小兒厭食怎么進行調理
1、小兒厭食應進行飲食調理
預防肝氣生發過大的話,在飲食上應遵循“少酸多甜”的原則,這是因為酸味雖能滋養肝,但是過量食用時卻會使肝氣收斂,從而阻止了肝氣的生發,清肝火藥膳可使用夏枯草、桑葉、菊花等,而甘味是滋養脾胃的上佳食材,像太子參、山藥、玉米、小米等這些食物,都能對脾胃起到良好的補益功效。因此,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,通過飲食或藥膳來對孩子的脾胃進行調理。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良好習慣,尤其是有熬夜習慣的爸爸媽媽,也要盡可能改掉夜貓子的不良作息,給孩子樹立早睡的榜樣及營造早睡的氛圍。
2、小兒厭食應避免強迫進食
家長應該避免“追喂”等過分關注孩子進食的行為,當孩子故意拒食時,不能遷就,如一、兩頓不吃,家長也不要擔心,這說明孩子攝入的能量已經夠了,到一定的時間孩子自然會要求進食,決不能以滿足要求作為讓孩子進食的條件。
3、小兒厭食應飲食規律
飲食要規律,定時進餐,保證飲食衛生,生活規律,睡眠充足,定時排便,營養要全面,多吃粗糧雜糧和水果蔬菜,節制零食和甜食,少喝飲料。還要改善進食環境,使孩子能夠集中精力去進食,并保持心情舒暢,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,愉快的心情可以增進食欲。
小兒厭食的原因有哪些
1、氣候影響
秋季,尤其是深秋時節,早晚的溫差增大,風大雨少,氣溫多變而干燥,中醫稱為“秋燥”。這樣的氣候下,多汗的幼兒如不注意補充水分容易產生如燥咳、便秘等津虧液少的“干燥癥”,這些不適會導致孩子厭食,而且出汗多也會造成胃液的分泌減少,食欲降低。
2、情緒影響
小兒厭食是臨床常見的脾胃病癥,本病以2-6歲以下小兒為多見。發病無明顯季節性,臨床表現主要以長期食欲不振、或偏食,面色少華,毛發束立無光澤,形體消瘦,肌肉松弛,腹部膨脹,大便酸臭等。秋季新入園入學的幼兒進入陌生環境對集體生活、飲食等會有不習慣或生疏的感覺,產生精神不快,進而導致食欲的減退,不思飲食。
3、喂養不當
進食無定時定量,飲食失節(過食生冷、甜食、零食及偏食等)而致脾胃運化不健所引起。
預防小兒厭食的方法有哪些
讓孩子有一個比較安靜的進食環境,使他能輕松愉快的進食,因為人的消化系統手情緒的影響,緊張了會導致食欲減退,故在孩子進食時,大人不要高聲談笑,更不可逗引孩子叫他做這做那。
孩子的食物除考慮到各種營養以外,還應注意豐富多樣和容易消化,盡量做到食物品種多而色香味俱佳,使孩子看到聞到就產生想吃的愿望,同時,燒給孩子吃的菜應切得細些,飯不要煮得太干,以便于他們咀嚼。
平時應定時,適量地給孩子進食,并保證讓孩子吃一定數量的蔬菜和水果,注意不要使孩子吃得過飽。
別給孩子吃零食,甜食及肥膩,油煎的食品也應少吃,飯前半小時不宜給孩子吃任何東西,即使是一顆糖,一塊餅干,就連開水也別給他喝,以免抑制食欲和沖淡胃酸。
孩子的胃口不可能每頓都一樣,有時好點,有時差點,不要強求他一定得吃多少,尤其不可強制孩子吃“高級營養品”,當孩子不想吃時,千萬不要強迫他。